两年前,当我终于办完离婚手续来面对女儿的时候,原本信心十足的我心中却是一片茫然。一个10岁的孩子,该怎样看待这个大人们都难以说清楚的事情呢?我苦苦地思索,不知道孩子会得出什么样的答案。毕竟,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啊。
其实直到现在,我还是赞成那种为了孩子去离婚的所谓西方人的观点。总认为一个不愉快、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是更大的痛苦和伤害。可是在那段日子里,我耳边常常响起的却是心理学家另外的一些忠告:父母离婚,对孩子的心灵是一次严重的摧残。果真会是这样吗?我不愿意相信心理学家的忠告,但还是认定女儿会有这样的表现:比如她会哭闹着问我为什么要和她父亲离婚;比如她会因此受到别人的嘲讽而伤心落泪;还比如……我心事重重地等待着有一个能说服、开导女儿的机会,尽管我不敢奢望孩子能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。
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,我真看不出女儿的情绪有什么大的变化。她每天高高兴兴去上学,参加讲演、参加运动会照样获奖,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。感受着女儿那种健康、乐观的心态,欣慰之余的我又不免生出一些忧虑:女儿不属于那种“晚熟”型的孩子吧?
就在我整日闷闷不乐的时候,有一天女儿很认真地问我:“妈妈是不是你认为离了婚就比别人差了?”我一听愣住了。一面在心里后悔不该把那种苦闷的情绪带给孩子,一面暗自佩服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。我赶紧笑着向她解释:没有,没有。只是,我觉得你和其他孩子相比……看着女儿脸上那副天真却又平静的表情,我平时想好的一大堆开导她的话却不知从哪儿说起,越发显得语无伦次了。“你们大人非把离婚看得那么严重干嘛?女儿打断我的话继续说。“离婚就是不和我爸在一起生活了,又不是我们别的事都做不好了。你看,参加运动会你得了个长跑冠军,数学、语文我考了两个第一,我们应该是最好的。”女儿举着我刚在运动会上得来的奖品和她的优异成绩的奖状,开心地笑起来。我也笑了,眼里却充满泪水,是孩子那带有几分天真的自信让我欣慰,使我感动。我对女儿、更是对自己大声说:“我们应该做得更好。”
面对父母的离异,我原认为孩子会忧郁、自卑,甚至会在心理上生出障碍,似乎这样更符合大人们所谓的“情理”。不曾想孩子有其单纯无邪的天性,有更简单、更准确的思维方式。当我左思右想还不知怎样去帮助女儿的时候,她早已凭着这可贵的单纯和自信,用虽稚嫩却有力的臂膀甩掉了“包袱”,轻装上阵了。相比之下,倒是我们那种瞻前顾后的思维方式,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处事方法在孩子面前显得无知和可笑。
有这样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:一位亿万富翁,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对自己大声说:“我是最好的!”以此来振奋自己,增强自信。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今天,国人们对这个故事更加津津乐道。当朋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的时候,我窃笑不语。因为我已经向女儿学会了自信。